赏玩石头,古文人之雅好。今天的读书人亦喜玩石,如贾平凹就是“石痴”,他当时所居房子不大,隔三差五弄回一块石头,堆得架子上是,桌上是,床上也是。以致他朋友担心某日会发生塌楼事件。后来,贾平凹结识李饶,李饶家二室一厅,触眼便见石头。两人挑出96块石头,写了一本《小石头记》的书,亦为今日痴迷玩石之佳话。 南京浩天鹅卵石厂供应各种型号的鹅卵石,园路鹅卵石,变压器鹅卵石,抛光鹅卵石,南京鹅卵石。
所谓玩石,古指灵璧石、英石、太湖石、黄蜡石。灵璧石产自安徽灵璧县,其纹理细腻,洁白如玉,佳者有卧牛、蟠螭、盘龙之状,得“声如青铜色如玉”之美誉。大者粗犷雄浑、嶙峋苍古,观之有沧桑凝重感;小者滑如凝脂,圆润细腻,在把玩摩挲中能消火气,享受清韵。英石产于广东英德,其石峻峭突兀,多见黑色,大者可做园林假山,小者可做盆景之峦。以“瘦、透、漏、皱”为特色,北宋米南宫见之而拜,可见英石有气势逼人之动感。太湖石产于苏州洞庭西山与宜兴太湖一带,此石经波涛常年冲击,形成诸多洞孔,吴人好作假山之材。其太湖小石以灰色居多,玲珑精致,有摇曳多姿之态,惜敲击无清脆之音。黄蜡石产于广东潮州与浙江台州等地,俗称“硬田黄”。其石色艳如虹,浑然天成,质含二氧化硅,佩戴有益健康,因其有通透、温润之美,亦为玩石之上品。
此四种玩石载于明人文震亨著《长物志》,作者系明书画家文征明之曾孙。“长物”虽为身外之物,但晚明文人多“眠日梦月”、好“长日清淡”,文震亨所载“长物”,皆可观也。吾这几年遍游江南园林及古玩市场,这四种玩石皆可观而价不菲。寻常人家庭园之石,大抵为昆山石。昆山石产自苏州昆山,其石空灵剔透,玲珑可人,常见者为鸡骨片、胡桃块。另有尧峰石、大理石,亦各具美感,大理石质感柔和,色泽绚丽,白者如玉,黑者似墨。还有白中见青、黑中带灰者,宛如山水云烟状,可嵌入屏风,亦蔚为可观也。
我国玩石者居多,各有所爱。日前赴南京,由池澄先生陪同赏玩南京鹅卵石。南京鹅卵石是玩石中的奇葩,以“花”为名,花而冠“雨”,扑朔迷离,给人诸多想象余地。南京石头巷附近有一古玩市场,南京鹅卵石卖者各取碗十余只,碗内盛清水养南京鹅卵石可观。或有人物,或有山水,或有花卉,惟妙惟肖,令吾叹为观止。池澄先生是南京鹅卵石协会名誉会长,他珍藏的“东坡醉酒图”令吾大开眼界。当地爱好南京鹅卵石的人皆好在休假天去扬子江畔的六合区寻石,南京鹅卵石质地晶莹玉润,形态钟灵毓秀,色彩瑰丽璀璨,纹理变幻莫测,想象匪夷所思,意境雅致奇崛,故为收藏者所好。
玩石千姿百态,或古拙厚重,或晶莹瑰丽,或奇崛雄浑,或朦胧斑斓。赏玩之间,胜如赏花之情,故古人曰:“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北京怀柔区,在这片土地上,拥有不少奇石收藏者,他们所收藏的奇石,可谓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有的似山水,有的像草木,有的如动物,有的酷人型。说来也巧,最近笔者到徐东升先生的俏石轩观赏奇石时,就看到了两块酷似人头的奇石。
其中一个为娃娃脸的“人头石”,上宽约27厘米,下部宽为10厘米左右,呈不规则三角脸形状,石地为白鹅卵石,其眼部、鼻部、口部均为黑褐色,并伴有双眼皮轮廓。令人叫绝的是,其嘴的两侧,还有两个黑褐色的酒窝,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头的顶部出现了一个黑叉。
另一块“人头石”为青墨色鹅卵石,呈椭圆长方形状,其轮廓恰似清朝时期戴着官帽的“七品县令”,尤其是经过收藏者的艺术加工后,“七品县令”的尊荣更显得惟妙惟肖。
和玉石展区,精品也不少。用雨花石做的水果拼盘、农家乐,惟妙惟肖;鬼斧神工的玉雕精品让人叹为观止。据悉,市民持2010年度南京市公园年卡和当日珍珠泉风景区门票可免费参观名石艺术馆。 “奇石展柜台怎么放盘葡萄在这?”老秦带着全家来到南京珍珠泉风景区的珍珠泉名石艺术馆赏石,对雨花石展区的一盘“葡萄”产生了兴趣,经工作人员同意,上前一摸才发现“哈!是石头的!”珍珠泉名石艺术馆的人气一直很旺。
------------------------------------------
南京浩天鹅卵石厂的联系方式:
联系人:徐厂长
手机:13952053975
Q Q:401256908
信箱:njels@163.com (南京鹅卵石的汉语拼音开头字母,无空格)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雨花石村
传真:025-57607108
如果您想要现场参观雨花石生产加工流程以及考察工厂实力,请您提前与我们联系预约,以便安排接送。
-------------------------------------------
雨花石是备受石头玩家喜爱的雅玩,其质地莹洁若玉,光泽绚丽多彩,花纹瑰丽斑斓,意态清新雅逸,是凝聚了天地雨露精气的石中之花。
雨花石的石质为天然玛瑙,主产于南京及其周边一带,有白、绿、黄、红等颜色,晶莹细腻,通透可爱,早在明代,就有人赏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云:“金陵雨花台小马脑,止可充玩耳。”不过,明代中前期是以赏玩太湖石、英石等用于装饰亭园的大型奇石为主,雨花石尚属于不入品流的文人清玩,还没有太大的经济价值。
明末时期,雨花石开始受到藏家的重视,有人开始以高价求购。由于有了市场,需求量大增,产地的农民,遂改成以采石为业,每逢大雨过后,山间的小溪小涧涨水,就会出现许多采石者,甚至还由此而形成了一整套的产业链条。交易市场的活跃繁荣,导致雨花石的价格水涨船高,一粒小石子,一度卖到了一两银子以上。
集藏雨花石的第二次热潮从清代中期开始。由于有乾隆皇帝的亲自参与,民间的收藏风气也日盛,图纹造型精美的雨花石,价格亦颇昂贵。
这一时期,南京有个姓江的教书先生,捡得一块雨花石,石上的图案为一轮冉冉升起的红日,在朝阳的照射之下,两只雄鸡很威武地站在下方。鸡的羽毛和脚爪,以及头顶上的肉冠,都非常鲜明突出。由于石头晶莹剔透,澄澈明亮,红日也被映衬得更为艳丽秀美,望之逼真。后来有人出价八两银子购走。
最具传奇色彩的雨花石交易,是清末的一个浙江商人,某天在市场上看到一块如同鹅蛋大小的圆石,光滑晶莹,就以几十文钱的低廉价格买回了家,写字时作为镇纸使用。某天,有个西洋客商到他家里作客,见了这块圆石,问商人是否肯卖。商人虽然不识货,但看到西洋客商不忍释手的样子,猜想这块石头必定是个值钱的东西,表示有好价钱才行,索价一百银元,没承想,对方当即一口应承。西洋客商怕他反悔,还请了几个人作为中保,又签署下买卖协议,然后打来一盆清水,把石头放到水中。石头一入水,顿然变得通澈透明,石头中间还隐隐显现出一匹小马的图案,非常逼真,把旁观的众人都看呆了。而这块以一百银元成交、被称之为“马精石”的石头就是雨花石。西洋客商见多识广,又知道鉴赏方法,所以肯花大价钱买下这块雨花石中的精绝妙品。
雨花石在上个世纪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低潮时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的国货公司售卖雨花石,以磅论价,每磅9元港币,而香港人都觉得贵。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精品雨花石在本埠的交易市场,售价也不超过百元一枚。而如今,雨花石的价格也是随着收藏热的升温而不断上升,成为石中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