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虽然有秦始皇焚书坑儒,但“四书”、“五经”仍在。山东出土了《孙子兵法》,湖南出土了《老子》。历代有文字狱和禁书,官禁民藏,官毁民刻。这是中国文化无断层的因素之一。从北宋到清末有1100位藏书家,其中包括版本、目录、校勘和印刷。藏书者也同时是藏石者。 清帝溥仪赠南浔刘家“饮若嘉业”九龙金匾。
...
历史上虽然有秦始皇焚书坑儒,但“四书”、“五经”仍在。山东出土了《孙子兵法》,湖南出土了《老子》。历代有文字狱和禁书,官禁民藏,官毁民刻。这是中国文化无断层的因素之一。从北宋到清末有1100位藏书家,其中包括版本、目录、校勘和印刷。藏书者也同时是藏石者。 清帝溥仪赠南浔刘家“饮若嘉业”九龙金匾。
...
本次历代供石专场汇集了灵璧石、英石、太湖石、昆石、崂山石、菊花石等众多石种,近60块历代佳石,让人领略传统赏石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一块“墨玉通灵”灵璧石,色泽黝黑,表面褶皱丰富,在扭动的体式中给人以抽象美的吸引力。通过包浆、造型,许多专家称此石可以到明代。此石下置以石座,与此石颇为相配。还有一块溥儒款的“方壶”灵璧供石,当年张传伦先生曾请溥儒的堂弟溥佐先生鉴定,溥佐先生一见便说:“无疑、无疑,正是儒二爷的爱物……”此石形质具佳,与宋代名石“壶中九华”之奇美在伯仲之间。静观“方壶”嘉石,三峰高下相倾,起伏万状,如海上三神山:蓬(壶)莱、方(壶)丈、瀛(壶)洲。
...
产于鹿寨县幽兰地段的幽兰石,曾以其独特的山型景观名噪一时。由于它颜色黝黑、质地细润,比墨石类的景观更受欢迎。由于天然形成的景观终归太少,一些头脑泛利之徒,见此石种质地较软,易于切割打磨,且又受蚀,因而产生了加工成型的想法,并一步步付诸行动。 刚开始是在原石形态上稍作磨改,如削低次峰突出主峰,磨缓山腰加强流畅,慢慢地发展到凿出湖池,挖出洞穴,铲造平台、吊崖……最后竟发展到在一整块大原石上勾勒定位、切磨造景,犹如建筑师先有蓝图设计,再照图施工。这种无中生有的造景,若无一定的美学基础, 恐实难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