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阐明“形是构成观赏石艺术的精髓和灵魂” 这一观点,不得不鼓起勇气对张卫老师的“主要单一因素的赏玩”和“石有三气”的理论评说一番,冒犯之处,敬请谅解。
...
为进一步阐明“形是构成观赏石艺术的精髓和灵魂” 这一观点,不得不鼓起勇气对张卫老师的“主要单一因素的赏玩”和“石有三气”的理论评说一番,冒犯之处,敬请谅解。
...
一、首先要分法观赏石和观赏石的美是两个性质不同,属于不同领域的内容。观赏石是一种自然的客观存在的物质(石体)。它的形成和特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观赏石的美是属于社会现象、社会形态的,因为无论什么美都是对人而言,离开人和人的实践活动就谈不到有什么美不美的问题。所以观赏石的美,是以客观存在的自然属性的物质(观赏石)为基础,同时又受人和人的实践活动所制约。因此不能把观赏石和观赏石的美混为一谈。观赏石是形成观赏石美的物质基础,并在此物质中具有审美价值的潜能,此潜能只有通过人的生活实践发生联系,将其潜能转化为现实,它对能成为自然美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社会美的一种特殊形态。关于观赏石物质内具有市美价值的潜能,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将在后面文中简介。
...
在奇石界符合“形、色,纹,质,肤”赏石基本标准的奇石可以称之为“精品石”。对于“绝品石”,由于:“奇石的天然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得它没有完全相同的第二块存在.”
但是,这里的此绝品非彼绝品。究竟什么样的奇石可以称为“绝品石”呢?可否这样考虑:在“形、色,纹,质,肤”的表现形态上,已远远超出和突破了通常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的奇石,是否就可以叫作“绝品石”?。如:以“质、色、纹”著称的大化石,由于原岩结构的原因,使得大化石的形状大都呈现为块状、板状和板块状。观赏这几种形状的大化石,我们多少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很少能见到很形象的景观大化石,更难见到逼真的象形大化石。而高津龙先生的《烛龙》除了具有大化石的特质外,难得的是:该石头居然能出形造化成一条色彩斑斓、昂首挺胸、蓄势待发的神威之龙。可以断言,今后绝对不会再出现类似的绝品石了。这,就是所要说的“绝品石”。而块状的、板状、板块状的大化石还会继续出世,还会有似曾相识的可能。因此,宽泛一点说,凡是那种让你过目不忘、让你心跳加速、目瞪口呆印象深刻的,让你产生强烈占有欲的奇石,就可以称为“绝品石”。这类奇石即便是外行人,也能被其所震慑,征服。换句话说,绝品石的“绝”,是它的绝色天姿、绝形旷世。这种奇石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绝对是无可比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