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鹅卵石价值评价抛光鹅卵石美文 »

抛光鹅卵石捡漏

        本人从2006年专门玩唐河彩石以来,还真的遇到了不少捡漏的情况,惹得石友们很是艳羡,他们都说:你怎么总是有捡漏的运气,我们怎么就遇不上?其实捡漏除了运气之外,还真的需要些什么东西,也算是一种境界吧,他可不是完全指的是占便宜。我结合几方奇石的来历和寻石购石经历,分析一下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捡漏。

       一是寻石的独辟蹊径。2003年左右,唐河彩石被发现。之后,人们慢慢沿唐河两岸逡巡,几乎走遍了所有河道及唐河经过的地区,再加上挖沙子、筛铁的,把唐河翻了个底朝天。尤其是在2009年左右,唐河沿岸的村民都发到起来,加入寻石队伍,家家户户都放了不少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石头。村民中多的卖了十几万,少的也卖近万元。现在你如果去唐河寻石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几乎唐河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寻找的痕迹。一个挖掘机下,虎视眈眈地几十双眼睛,一旦发现一块稍好些的石头,立刻就有各种工具冲了上去。大部分买家都是沿周边的村落,在各户之间挑挑选选。这个时候的寻石就需要独辟蹊径。

       2008年夏天,那时还不像现在这样疯狂,但大部分唐河也都被摸索过了。那天,我抱着游玩的心态,自驾车去唐河,就想和妻子出去散散心。天很热,我们在唐河故道转了一上午,也没有发现什么像样的东西。我和妻子说不要着急,咱们就当玩,捡不着也无所谓,就到了河北台的大桥底下乘凉。那个地方,是去唐河的必经之路,我们每次寻石都要经过那里。可从来没有在那里停留,其他石友也很少去。我们在河边休息喝水,那里的环境很好,北面是绿油油的菜地,河从西南往东北流过,几只白鸭在河里悠闲自在,妇女们常常在河边洗衣,那几方石头也磨得光亮可鉴。我和妻子说,这个地方经常有村民来,但很少有石友来来,没准能搞到不错的石头。于是我坐不住了,就在那里寻找。找了大约有一个小时,一无所获。我不死心,就在菜地里转悠。忽然间,菜地田垄边靠近河道的地方,我发现一片红的东西,我用手慢慢挖,因为菜地湿漉漉的好挖,马上露出一大块红黄皮色。我迅速地把它挖出来,刚刚能搬得动,在水里洗干净的一刹那,我惊呼:佛!好漂亮的一尊红黄白色的佛!就是后来取名为《佛眼无尘》的石头。

        南京浩天鹅卵石厂供应各种型号的鹅卵石,园路鹅卵石,变压器鹅卵石,抛光鹅卵石,南京鹅卵石

       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去那些偏僻遥远或是“灯下黑”的地方,或是特别容易被熟视无睹的地方,多有收获。

       购石的时候也存在这个问题。2010年月初,我去顺平石农家里购石,在屋子里挑选了6方感觉还可以的石头,但不是很满意。我从屋里出来,在他家的院子里转,一大堆石头都被他列为三流石头,也确实没有什么太好的东西。就在一刹那,我发现了一方像弥勒佛的奇石,感觉不错。我说送给我吧,石农爽快地答应了。回到家认真端详,这方石头上下反差特别大,下面有些粗糙,质地和上半部分明显不一样;但上半部分清清净净,洁白无暇,头部隐隐约约,十分耐看。石友说你又捡漏了!

       二是在鉴赏方面也要有独到的见解和全局意识,才能捡大漏。从2003年来,大部分石友的注意力都在唐河彩石的红黄皮色上或者是比较好的造型上,那也的确是唐河彩石的亮点和看点,也是名称的由来原因,所以人们很少注意黑白相间的石头。2009年,我和唐河彩石研究会会长杨亚龙聊天时,提出了唐河水墨的概念,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我后来仔细查找资料,在中国范围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水墨石种,还专门写了篇关于唐河水墨的文章,于是唐河水墨正式面世。唐河石中,有一部分是雪白的底色上出现黑色的图案,就像在宣纸上画出的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水墨!2008年《中华奇石》副主编杨靖来我家赏石,她一直盯着家里几方“水墨”,爱不释“眼”,还照了许多相。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红黄的石头、颜色好的石头并不少见,也不是唐河石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但唐河水墨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水墨”----我看丹青石、国画石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水墨”,或者说不是最纯正的中国画!唯独唐河水墨是绝对经得住推敲的。于是,我有意在这上面下了功夫,寻到和收集了不少水墨精品!我的《龙凤葫芦王》、《湖光山色》、《弥勒佛》、《孙悟空》、杨亚龙的《月夜》、邵凡平的《雪山寒松》,都是这方面的代表。据说《雪山寒松》被北京一画家高价买走,《龙凤葫芦王》也被估价12万至15万,《月夜》8000元让给内部好友。在我的影响下,一些石友开始玩唐河水墨。可以说唐河彩石研究会会长、秘书长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并完善“唐河水墨”这个概念。这种捡漏叫捡概念漏、石种漏吧。用我的话说:将来唐河石中最具竞争力、最有价值的可能就是唐河水墨!

       三是捡漏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要加强学习和思考,上升到理性高度,独立思考,独具慧眼。唐河彩石中有许多漂亮的石头,许多石友问这是不是玉,其实有的是蛇纹石,有的是白云岩、大理岩,特别容易与玉相混,但不是玉,古人成为“珉”,那是进贡给皇上以下的宰相和大臣的。但唐河中到底有没有玉呢,我们一直在搜索和确认,石友高建新也一直坚定信心,那就是“和田玉”。我根据自己的初步判断和认识,写了两篇文章《一玉激起千层浪》和《一玉难求》进行探讨,分别发表在中国观赏石协会网和《唐河彩玉石》上,我一直感觉有一部分存在透闪石成分。

        2010年中国观赏石鉴评师第六期培训班期间,我们陪同张士中老师去唐河源头考察,令张老师兴奋的是那里存在基性岩和超基性岩,也就是说具备形成透闪石的条件,而且很可能存在大的矿脉。而且从观赏石的角度来说,唐河彩石也是中国长江以北最好的石头!为此我非常高兴,因为我在此前,就储备了不少造型和画面都不是很完美但很特殊的石头—玉石!有了这样的认识,在以后的寻石和购石中,你的眼光就不一样了。天随人愿,20107月初的一天,我们到顺平村民家里看石头。整整看了大约一小时,也没有看上好的。我们准备打道回府,我又在他家客厅一大堆石头中再次翻动。一方用塑料布盖着,颜色也不是很好的石头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的花纹很特别,圆滚滚的,水洗度很高,感觉很喜欢。村民报出的价格很低,我很高兴,马上成交。回到家中,石友们几次来看,都比我还兴奋:这方石头出奇的重,个头不大,一般人根本搬不动,上面开了几个天窗透出青白色,这就是玉啊,大玉疙瘩啊!一个石友说里面如果是纯白的就更好了,因为和田白玉是最好的,但另外的石友表示反对:唐河玉的纯度可能达不到和田玉的纯度,所以越是发青的反而纯度更高,因为“吃得多”。

       总之,在不成熟和不确定情况下,捡漏的可能性最大,但需要有独到的眼光和思索,这也是捡漏不可或缺的精神和品质。

       四是捡漏有时是一种感觉,她需要的是综合的文化修养,比如绘画、诗词歌赋、音乐、文学艺术的根底等。玩石到一定境界,就是看一方石头的韵味,很难用语言来完全说明,正如佛家所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往往在这个阶段,档次和差别就拉开了,这也是藏品石和一般商品石的分界线。2009年我们去内蒙寻石玩石,我到一家外蒙人开的石馆逗留,一眼就看上一方不大的石头。馆主是个女的,问价格张口12万。我说怎么这么贵?她说,你为什么一进门就拿起这方石头?问得我哑口无言。这就是感觉!《湖光山色》那方奇石,是我在唐河花塔一带的河边捡的,当时还没有唐河水墨的清晰认识,同去的石友坚决反对我把她拉回家,说太重,也不是很好。但我感觉这方奇石很特别,很有韵味:不是很白,颜色也不是很扎眼,但上面的图纹好,很柔和,属于耐看的亚光,器形完美,许多石友给出许多名字《金刚萨埵》、《黄山迎客松》、《湖光山色》等等。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准确的,目前她也是我最喜欢的石头之一,多次上书刊,受到石友的喜爱,出高价的人不少。

------------------------------------------
南京浩天鹅卵石厂的联系方式:
联系人:徐厂长
手机:13952053975
Q Q:401256908
信箱:
njels@163.com (南京鹅卵石的汉语拼音开头字母,无空格)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雨花石村
传真:025-57607108
如果您想要现场参观雨花石生产加工流程以及考察工厂实力,请您提前与我们联系预约,以便安排接送。
-------------------------------------------

       五是要有和别人不一样的认识和地方,在别人都趋之若鹜的地方,找“清净高处”,提升境界。中国文化美学趋同老境,认为越是老的东西,越有韵味和内涵。这是我在2006年,别人都玩表面很艳的红黄唐河彩石石产生的共识:奇石之老境,乃重要美学境界之一。我亲自寻到的唐河玉雕件《虎》也是这方面的杰作!

       捡于2006年冬天的唐河彩石之一的一方能安立并四面观的石头《借得古石千年魂》,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显得古拙、沉厚和渺茫。它的皮色皴皴巴巴,风化的有些厉害,隐约可见的白色玉化点,透露出青春年少时的光华与妩媚,尤其是其中一面的底部一大块的暗红色,就像一个浓妆的老者要去赶一个老要癫狂的盛会,但她绝无俗艳,整体色调非常协调,突出一个老字。若单看石头,显得有些粗糙,正因为如此,其突出的美感成为唐河彩石家族中必须的成员......按年龄划分,她也可能是最老的,但我相信,在皴巴、干燥、皱褶的外表下,其内在品质是相当好的,有一颗年轻的“心”!


       一位历经沧海桑田的老人,默默地看着你,你的心头有了几分凝重,也觉得自己的渺小和轻浮
......


      
偷来老树三片叶,借得古石千年魂!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